苦难,不会隐入尘烟
这几天,群里的朋友们对《隐入尘烟》讨论的热火朝天,并大力推荐这部电影。她们推荐的电影一定是好的,因为她们是顶级的电影发烧友。但是,因为是文艺片,影院排片极少。
可能是出身农村的缘故,我向来也对农村题材的影视情有独钟。因为土地是农村人的根脉,那种若隐若现的泥土香气,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,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,今日终于如愿以偿地观赏。很震撼,很感动,全程几近哽咽,因为我想起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,想起了村子里那些被忽略的“边缘人”。
他们都沉默寡言,都是被忽视的“多余人”,都是被嫌弃的边缘人,更是被命运捉弄的苦命人。他们默默忍受人间悲苦,又能展现所有的善良。贫穷让他们相遇,但是除了彼此,他们又能和谁结婚?
相亲的尴尬,最终没有影响结婚,尽管结婚照拍的疏离而别扭。这种别扭延续到新婚之夜,单身了半辈子突然身边多了个人,彼此心中定然忐忑。他们不必再寄人篱下,但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,只好住在村里别人家闲置已久的老房子里。然而,随着旧房拆迁改造,他们只好从这处废宅搬到那处废宅,期间,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屋。
挑水和泥、脱胚架梁、打草编席、拾柴捡瓦,两个人一头驴,在秋收之际,终于垒成属于自己的暖巢。一个贫瘠的农家小院,因为猪圈、鸡舍、驴棚而丰富起来,更因为两个人的情感所系而温馨起来。从相识到相知,再到相守,一切看起来那么悲伤,又那么温馨,然而,随着贵英的失足落水,这个欣欣向荣的故事戛然而止……
他们借鸡蛋孵小鸡,双双跪在炕上,扒头看纸箱里破壳而出的小生命,摇曳的灯光映在他们脸上,折射出沉静而幸福的笑容;他们并肩坐在麦秸垛边、坐在炕头上,相互用几颗麦粒在对方手背摁下朴素的花印,然后开心地相视一笑,那是甜到心里的微笑;结婚时的大红囍字,跟着他们颠沛流离,每次他贴,她找平,一声“再高一丝丝(一点点)”里,包含着不可言喻的幸福感,只有他们能够觉知的幸福感……
他倾其所有为她买遮羞的长大衣,她在寒夜的村头揣着热水杯等他回来;他蒸好馒头送到他的手中,她在他隔三差五的献血中越来越担心……他们的幸福藏在这些微小的细节里。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,他们的心越靠越近,也越来越依赖彼此。没说一句情话,却处处是情,处处是爱。
他们的婚姻,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母亲,他们干活的场景和我老家相差无几……我的父母也是包办婚姻,结婚之后,两个人用平板车拉土、打地基,脱土胚,盖屋子。父母干活的时候,年幼的姐姐就被放在土堆上爬来爬去——我们姐弟仨的童年中,没有爷爷奶奶的关爱。并不是爷爷奶奶不存在,而是他们视我们不存在。父亲从小到大是不被爷爷奶奶待见的“多余人”,只因他是家中长子……
家里也曾孵化小鸡,父亲带着赶集售卖;母亲也曾在寒夜村头拿着手电筒等待晚归的父亲;父亲贴对联或年画的时候,母亲找平打下手;老房子里熊猫竹子图案的淡绿色窗帘,和我家的窗帘是一模一样的同款;而割麦子、压麦子、扬麦子,以及犁地、耙草的务农场景,和我老家如出一辙,正是我小时候的所见和经历。我几度热泪盈眶,那些过往的农村画面,历历在目,仿佛就在眼前。农村人的世界几乎是相似的,而农村人的感情,一样融进四季的烟火,也刻进岁月的山河。
影片里,一次次出现老四和贵英穿梭于麦田、原野、芦苇荡、乡间小道的镜头,眼前是灰黄的土地绵延与伸展,耳边是西北的风不停地呜咽与低回。两个被抛弃的边缘人,相互扶持,相互依存,相濡以沫,拼尽全力争取自己渴望的美好和幸福。那种渴望,悲切而坚定,哀伤但沉静。他们像脚下的土地一样,安稳、坚韧、踏实、厚重。就像沉默脆弱的麦子被收割不说个啥,就像忍辱负重的驴子被使唤不说个啥,他们也从未想过说啥,只想两个人日耕夜耘,甘苦与共。
他们好像被世人抛弃,以至于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彼此、老驴以及土地。但对他们而言,这些足够。他们不稀罕山珍海味,也不沾人便宜,有铁去农资店还账,把借来的鸡蛋还回去,一句“一码归一码”折射出他的诚实、恳切和倔强。而心地善良的他还放生蝌蚪,哄走危巢里的燕子,与村里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。
在农村,有很多单身汉,或者身有残疾者,活得特别艰难。一方面是物质贫瘠带来的困扰,另一方面是精神孤立带来的孤独,他们在村子里被嘲笑,被耍弄,被轻视,甚至被无视,在村民面前没有话语权,他们是会说话的“失语者”。我想起我们村里一生驼背被人戏耍的三宝娘,想起因为弱智被小孩子丢石头的立青嫂,想起整天神神叨叨被人视如空气的长生伯,想起出生就瘸腿被人当成“脏东西”躲避的石头叔……
他们像有铁和贵英一样,受尽欺凌,却不会反抗,遭受白眼,却默默忍耐。在自卑中包容一切不公,在被侮辱中忍受一切炎凉。他们不需要悲悯,不需要可怜,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,被听见,他们需要的是被平视,被善待。他们内心深处也不想一辈子被冷落,不想自己生前的存在像死后一样隐入尘烟。但是,残酷现实不会如了他们的愿。
悲苦不必大书特书,但沉静的表象下却有波澜壮阔的隐痛。即便如此,有铁和贵英,依然沉默坚韧地活着,依然在艰难中不抱怨,不怨恨,不贪心,懂得知足,苦难仍然存在,他们只是在苦难中寻找属于他们的幸福。
我想起《活着》里的福贵,想起《芙蓉镇》里说“活下去,像牲口一样活下去”的秦书田……所有苦难的人生都是苦难的史诗。有铁和贵英的人生,就像脚下的黄土地,在四季轮回中无声地呼吸,在岁月流转中沉默地前行,带着素朴、温和、悲怆、凛冽的诗意。好在,苦难没有被诗化,因为生命可以入土为安,而苦难永远不会隐入尘烟。
——2022-7-24列车上
点击阅读往期文章:
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难